看到一个挎着菜篮子的妇人走了过来,王伯停下马车询问。

    “这位大嫂,请问村尾的柳树林家是这户人家吗?他家有个大闺女名叫柳月红。”

    徐氏赶紧抚顺耳边的发丝,气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就是这家,我带你们进去吧!”

    “那就多谢了。”

    王伯和暗香下了马车,将马缰绳系到路边的树木上。

    还不放心的问那妇人。

    “咱们的马车停放在这不会妨碍村里人走路吧?”

    徐氏笑着道。

    “不会,这里是村尾,很少有车辆经过。”

    说着就过去推开了栅栏门。

    王伯与暗香对视一眼,随即就想到这位妇人可能就是月红的阿娘。

    上门拜访却不相识,多少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王伯整理了一下衣衫,与暗香一道跟着走进院子。

    徐氏进门就看到了柳树林、老妇人、月红、柳月初、小月娥都在。

    “当家的,咱们家来贵了。”

    贵,这是他们私下达成的暗号,意思就是亲家公来了。

    小月娥连忙将拐杖递给她阿爹,柳树林支撑着拐杖站起身来,老妇人也跟着起身。

    月红和柳月初上前迎接。

    “爹,妹妹,你们可算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就给两边介绍起来。

    不消多时,很快会生活在一起的八人,就在这贫瘠的小院里完成了第一次正式会面。

    柳树林一家对亲家公和小姑子感恩在心,自然是热情的款待。

    王伯和暗香因为月红的缘故,也是有意与柳家老小交好,言谈之间亲切又不失尊重。

    一时间宾主尽欢,王伯很快被邀请进堂屋入座,喝上了柳家特意准备的热茶。

    这茶叶还是从里正家借来的好茶,为数不多,月红都没拿出来招待那位年轻的易郎中。

    陪着王伯说话的是柳树林和老妇人。

    徐氏、小月娥、柳月初去了厨房准备今日的午餐。

    知道亲家公最近可能会来拜访,家里还特意去镇上买了不少好菜回来。

    月红带着暗香在前院后院转了一圈,又带她去了东厢房。

    暗香看过月红和小月娥睡的小床后,觉得姐姐一天都不能在这里多待了。

    先前她们在栈也是两人同睡一张床铺,但也比这张木板床大出不少。

    暗香坐在老妇人的床边,眨巴着一双杏眼担忧的看着月红。

    “姐姐,你可跟家中几位长辈说好了,他们答应搬去县城住了吗?”

    月红挨着她坐下,笑着说。

    “答应了,原本阿爹阿娘还有些犹豫,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才改变了想法,以后怕是要麻烦你和老爹多多关照了。”

    暗香也跟着她笑。

    “姐姐快别说关照这种话了,咱们可是一起喝过认亲茶的。

    你跟我说说发生了啥事,看我能不能帮上忙。”

    “倒也不是多大的事,就是村里人见我回来,还给家里运回来那么多大米,各种闲言碎语就出来了呗...”

    月红便将村民们联合过来借粮的事说给暗香听。

    暗香听完义愤填膺,但对这些落后且贫穷的村民她也不好动手。

    当下种地的村民极少有人去学堂念过书,本就愚昧。

    他们这般拉帮结派的上门借粮,仗着的无非就是法不责众。

    好在没闹出什么事端。

    既然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,暗香便与月红说起新宅子那边布置的情况。

    堂屋里的王伯、老妇人、柳树林几人相互关心一番后,也谈到了正事。

    “柳兄弟,既然郎中说你这腿有的治,那咱们就事不宜迟,早些搬去县城,安顿下来一心一意先把腿治好。”

    柳树林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今日之前,他想象中的亲家公是个养尊处优的富商。

    没想到一见之下竟是这般和善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一身短打与自己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彼此问过年龄后,方知亲家公比自己年长九岁,他们便以兄弟相称。

    这会与亲家公坐在一起交谈,柳树林心中的顾虑也消散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王大哥,您这番好意,我们一家真是感激不尽。只是这一去县城,免不了诸多麻烦,又要劳烦您费心照料了。”

    柳树林说道。

    王伯爽朗地笑了起来,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“柳兄弟,不必如此见外,咱们如今是儿女亲家,自当相互帮衬。

    我们刚到清水县,一时也没寻到合适的宅子,这次也是租了一套,好在够大。

    我和俩闺女商量后,觉得空着也太可惜的。

    刚巧柳兄弟需要在县城治腿,搬过去倒是再好不过。

    新宅子那边都已经收拾妥当,今日我与小闺女就是来接你们去县城的。

    月初那小子我很是看好,以后让他跟着我,你们可愿意?”

    柳树林眼中闪过一丝感动。

    “自无不可,王大哥肯教导他,我们感激都来不及,那是这小子的福气。

    只是这小子从小在乡下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,还望王大哥莫嫌他笨才好。”

    王伯喝了一口茶,哈哈一笑。

    “柳兄弟,你就放心吧,我定会把月初当作自家孩子看待。

    要我说,这男娃子就该多在外面走走,见得事情多了,目光也就放长远了。”

    柳树林点头称是,极为认同。

    想自己年少时也曾经有过走出村子、以别的营生出人头地的梦想。

    却始终没有那种机会,半辈子都被束缚在田地里。

    如今自己的儿子有了这样的机会,他这个当爹的岂会反对。

    这时,一直坐在一旁聆听的老妇人开口道:

    “亲家公,去了县城,我们一家人生地不熟的,若是有做得不当之处,您可别往心里去。”

    王伯忙道:

    “老太太,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,不分彼此,月红这孩子我一直当她是自家闺女。

    您是我大闺女的祖母,自然也就是我的长辈。”

    老妇人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在饭菜端上桌之前,他们就消去了最初的生疏感。

    今日的午饭是徐氏掌勺做的,满满的摆了一桌。

    有鸡有鱼有肉,还有从镇上买来的新鲜蔬菜和蘑菇。

    蒸的白米饭还是用借来的甑子�6�8蒸熟的,上好的大米加上正宗的做法,闻着就香。

    这一桌子菜可谓是柳家这些年来最丰富的一餐饭食。

    一众人很快入座,在一片和谐中,吃上了第一次团圆饭。

    王伯和暗香吃着徐氏做的饭菜,觉得味道出奇的好。

    他们这几个月天天是在栈饭肆用餐,味道好是好,总感觉少了家常菜的烟火味。